影响鼓槌石斛生长的气候因素 及栽培技术
云南省是鼓槌石斛的最佳产地,温度对其品质影响最大,低海拔区域鼓槌石斛中毛兰素更容易富集。研究表明,在透光率50%的光照条件下,鼓槌石斛的生长特性表型最为优良,且其多糖含量最高,可达6.338%,但总氨基酸、半胱氨酸、精氨酸、天门冬酰胺、赖氨酸、总酚、毛兰素含量则在透光率10%的条件最高,同时,透光率超过82%,鼓槌石斛的茎粗与叶绿素含量出现负增加,不利于鼓槌石斛的生长,说明弱光环境下,鼓槌石斛可以调节植株体内的叶绿素含量合成途径,保持光合作用,满足生长需求,因此在当年7月份光照强度较高的时期为使用透光率10%的高密度遮阳网,而冬季光照较弱的环境则使用透光率50%的低密度遮阳网可以充分发挥鼓槌石斛生长效应及有效成分。石斛是喜温植物,石斛分蘖新茎的萌发与温度有关,与野生鼓槌石斛相比,栽培条件下的鼓槌石斛,一母带二笋和部分老株上休眠多年的另一个储备芽又萌动抽笋的现象较多[吉山花瑶]。研究表明,低温条件下萌芽数量增多,但过低的温度会推迟萌芽,导致新茎初期生长发育延迟而假鳞茎成熟不良,而光照强度与温度的作用是相互影响的,石斛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范围内较高的光照强度,供给植物的生长。
鼓槌石斛的栽培
鼓槌石斛的大规模人工种植,需要对其栽培基质进行研究。选择通气和保持水肥良好的栽培基质,如熟树皮、苔藓等由植物分化而来,含有丰富的有机养分和矿物元素,质地疏松,适宜鼓槌石斛根系的附着及生长,符合其最原始生境,可以明显促进鼓槌石斛的生长[吉山花瑶]。王雁等的研究发现鼓槌石斛在兰石:树皮为1∶1的混合基质中表现最好,最大光合速率达6μmol·m-2·s-1,而水苔则不适应作为鼓槌石斛的栽培基质,原因是由于水苔过高的吸水性能,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容易引起病菌入侵,导致部分植株霉烂而死,因此混合基质是石斛栽培理想的基质。松树皮也多用于组培苗的栽培基质,石块、碎石、碎砖等组成的基质在热带地区也是鼓槌石斛较为适宜的基质,而石床在夏季炎热地区非常适于鼓槌石斛植物根系的附着及生长,开花量大且茎条产量也高,高燕等针对鼓槌石斛盆栽试验中使用桉树皮屑∶泥炭∶腐熟艾蒿(7∶2∶1)的体积比配置的基质进行种植,而仿野生种植中发现牛粪是较好的肥料基质。
目前,鼓槌石斛产量相对较小,不能满足临床和新药开发的需要,适宜的栽培方式是提高鼓槌石斛质量和产量的重要途径,其成活率、生长及药用成分的含量与栽培方式有一定的相关性。鼓槌石斛成为规模化种植历史十多年以来,栽培方式主要由大棚地床、林下地床、高架苗床、贴树与花盆等2种,其栽培种源几乎全部来源于野生种苗,孙永玉等提出了鼓槌石斛的简易设施石床栽培技术。近年来,对鼓槌石斛的栽培方式也有较多的探索,在槽式栽培、活体栽培和仿野生栽培等3种鼓槌石斛栽培方式的试验中发现,槽式栽培易于管理,活体栽培则有附主植物选择的局限性,仿野生栽培管理简单,但受适宜鼓槌石斛生长的原始生境的局限。而针对仿野生活立木、原木立体及盆栽试验中发现,盆栽和原立木最接近于设施栽培,比仿野生栽培简单,易于管理,此外,原木立体栽培生产的鼓槌石斛更符合绿色食品的标准。在鼓槌石斛仿野生种植过程中,其最佳寄主植物为树冠茂盛、树皮粗糙以及有较多沟壑的常绿树种,而杧果和龙眼作为普洱地区常见的经济林木,成为鼓槌石斛仿野生种植较好的寄主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