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默堂 编辑:英子
群星闪烁的夜空,有着太多的未知值得我们去探索与发现。不过对于到海上看星星这件事,我们似乎赋予了她太多想象意味的色彩,有时并不是那么浪漫,因为真实的大海并非一直如此温顺。翻卷的巨浪不时打向甲板,随船晃动的人儿还要经受胃内的翻腾,更为可怕的是船只随时可能偏离航线,这时候看星就成为一种任务,星星还是那些星星,不过原有的闲情逸致早已被生存的现实所挤压。
船员对于海上星象知识的积累,其实也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才习得的。在缺乏精确定位仪器的古代,为了保证航行的安全,仰望星象是判断船只位置的一种重要手段。我国航海家对海洋星象的观察由来已久,早在《汉书•艺文志》中就已有《海中星占验》十二卷、《海中五星经杂事》二十二卷、《海中五星顺逆》二十八卷、《海中二十八宿国分》二十八卷、《海中二十八宿臣分》二十八卷、《海中日月慧虹杂占》十八卷等典籍,这些有关海中占星术的书籍虽未能流传下来,关于书中的具体内容我们现在也无从知晓,但在汉代,我国海上先民已知道通过仰观星象以指引航行却是事实,成书于西汉初年的《淮南子》就写到: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寤矣。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知道,古人已掌握在航海过程中以北极星来定向的知识。
晋葛洪在《抱朴子》中也指出:夫群迷乎云梦者,必须指南以知道;并乎沧海者,必仰辰极以得反。东晋法显浮海东还,自师子国到耶婆提国中就写到:大海弥漫无边,不识东西,唯望日月星宿而进。随郑和下西洋的马欢在其《瀛涯胜览》一书中的纪行诗中也提到:舟人矫首混西东,惟指星辰定南北。成化十五年,张祥以行人司副使的身份前往琉球册封国王尚真,李东阳赋诗相赠,有诗句:南船去日占风信,(凡使海国,以冬至日开洋)北阙归时望斗杓。(海舟惟视北斗为的)张燮在其书中也提到:驾舟洋海,虽凭风力,亦视潮信,以定向往。或晦夜无月,惟瞻北斗为度。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古代的天文航海中通过日月星宿的流转,尤其是以北斗来进行航向判定的传统由来已久。北斗与北极星因其易于辨识且有规律可循,故而在船民心目中有着神圣的位置,即是船员辨明方向的指引,还是判断季节的标志。
这种以日月星宿在不同季节与时辰的流转升降的观测方法,便成为观星定向的知识来源与实践基础。对于近海捕鱼的渔民来说,基本是以北极星来确定航向,而对于远洋航行的船舶,因缺乏其他陆标作为参照物,所以还需依靠更多的星象来配合,才能更为准确的定位。
在《顺风相送》中我们可以读到:观星法、定日月出入位宫昼夜长短局、定太阳出没歌、定太阴出没歌等歌诀,在《指南正法》一书中也保留着:观星法、定昼夜长短、定太阴出没、定太阳出没、定逐月日出入宫位等资料,而在《指南广义》中也留存有月华出时诀、太阳出没歌、太阴出没歌、观星图等记载。古人通过星象所处方位,并与航海罗盘相配合,便能确定船只航行的方向;而《指南正法》与《指南广义》中,还草绘有凉伞星、水平星、灯笼星、织女星、牛郎星、北斗、华盖、小北斗、南斗等星象,并记录下星位,这对我们进行星象比较提供基础性资料。如果说通过日月星宿来定向是天文航海术基础的话,那么懂得通过测算恒星出水高度以判定船只所处纬度位置,则是对天文航海术的提升优化。
作为郑和船队随行人员的巩珍在其编著的《西洋番国志》一书的自序中就道:往还三年,经济大海,绵邈弥茫,水天连接。四望迥然,绝无纤翳之隐蔽。惟观日月升坠,以辨西东,星斗高低,度量远近。通过星斗与海平面的距离测量,便可知晓船只所处纬度。从观星定向到牵星定位,这是天文航海术质的飞越。
▲过洋牵星图
▲过洋牵星图
根据牵星图所示星象,除了《指南正法》所记九种外,又有南门双星、西北布司星、西南布司星、骨星等星象。就牵星法而言,也不再是单纯地观看一个星象,而是将几个星象合成一个星组进行综合判断,这种以牵星指数进行计算的方法也使船只定位更为精准。这种测量星象离水指数技术的运用,又离不开牵星板的使用。
关于牵星板,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文献,为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卷一周髀算尺中的一段文字,其文曰:苏州马怀德牵星板一副十二片,乌木为之,自小渐大。大者长七寸余,标为一指二指以至十二指,俱有细刻若分寸然。又有象牙一块,长二尺,四角皆缺,上有半指半角一角三角等字,颠倒相向,盖周髀算尺也。
▲牵星板
根据严敦杰、金秋鹏等人的研究,认为牵星术是阿拉伯传入中国的,就指而言,按十二指为七寸余,以明代度量衡换算,可知一指长约二厘米。以阿拉伯的牵星法,是用一根绳子穿过牵星板中心,绳长约为眼睛到撑直手尖的距离,约为七十二厘米,如果使用娴熟,则可以直接手执牵星板,径直观测。不过与阿拉伯不同的是中国的牵星板还有一块长二尺、四角按半指半角一角三角缺损的象牙板辅助测量,在《郑和航海图》、《西洋朝贡典录》等书中,均有指、角(脚)的运用。
▲牵星板观测示意图
▲阿拉伯牵星板用于观测恒星高度示意图 康格里夫绘于1850年
就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而言,不论是考古发现还是实地调查,都还能看到量天尺与裸掌测星的传统,从中我们也可发现指掌的运用以及测量工具的制造使用的内在继承逻辑。
在海南文昌,当地舟师也有以掌表示星辰的地平高度的传统。观星时,伸直右臂,手指指向左侧,拇指向下与海平面相接,小指朝向上方,当恰见被测恒星时,称为一掌,约合20厘米。以观测北极星为例,如果星位高为一掌,表示船在海南附近海面,如果星位只有半掌,即北极星位于中指位置,则表示船在越南东部海面。
在南海水域航行的船只,则会通过观察南十字四星与南门双星的出没方位与海平高度来判定船只所处的地理纬度。据《明史•天文志》记载:南极诸星,古所未有,近年浮海之人至赤道以南,往往见之,因测其经纬度。
而在南太平洋岛屿,当地土著航海家同样掌握着一套通过星象、洋流、风向、候鸟等信息来进行导航的航海技术。在迪斯尼动画《海洋奇缘》中,就展现了在充满古老大洋洲文化气息的海域,波利尼西亚人部落酋长的女儿莫阿娜(Moana)接受大海的召唤,为拯救部落的未来,在祖母的鼓励下独自踏上了寻找风和海的半神毛伊(Maui)并归还万物女神的特菲提之心的航海之旅。在毛伊的教导下,莫阿娜也习得了以掌测星等航海知识。
随着西方先进航海技术的传入,尤其是近代仪器的辅助定位,环太平洋地区的传统航海技术也被逐渐取代,如何学习、复原和传承传统航行术,让这种船家社会的传统航海记忆与技艺得以重新活化,而不是成为博物馆内展板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单演示,便成为接下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