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在几月份开花 关于向日葵观赏季节

灰兔子 站长说 5

每年7至8月,向日葵盛开,成为一道赏心悦目的亮丽风景。

向日葵为菊科向日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干直立,花大如圆盘,花色金黄明丽,因花序随太阳转动而得名向日葵,也被誉为向往光明之花。

新华社资料图

向日葵是别名较多的作物之一,不同地域有不同的俗称,如朝阳花、向阳花、太阳花、望日莲、望枝莲、转日莲、日头转、朝阳转、望天转、葵花、转日葵、盘头葵等。向日葵之葵为形声会意合体字,艹表示草本植物;癸比喻倾阳向心特性。

向日葵原产于南美洲,驯化种由西班牙人于1510年带到欧洲,最初为观赏用,明代被引种至我国。最早记载向日葵传入中国的文献为明代万历年间学者姚旅所著的《露书》,该书称:万历丙午年(1606年)忽有向日葵自外域传至。其树直耸无枝,一如蜀锦开花,一树一朵或旁有一两小朵。其大如盘,朝暮向日,结子在花面,一如蜂窝。传入中国后,向日葵也被称为丈菊西番菊西番莲西番葵。明代农学家王象晋辑有《二如亭群芳谱》,在《花谱三·菊》中附丈菊条曰:一名西番菊,一名迎阳花,茎长丈余,干坚粗如竹,叶类麻,多直生,虽有旁枝,只生一花,大于盘盂,单瓣色黄,心皆作巢,如蜂房状,至秋渐紫黑而坚,取其子种之,甚易生花,有毒,能堕胎。其描述的植物形态与今日所见向日葵大致相同,只是书中未称向日葵,而是因其茎长丈余称丈菊。明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记述:葵花种类奠定,初夏花繁叶茂,最为可观。一曰向日,别名西番莲。

据《南海子纪事》记载:明代后期在北京南海子(南苑)已有向日葵栽植。万历年间的一个春天,有外国使团到京觐见,并进奉多种贡品,其中有葵花籽。礼部官员认为洋品种不宜在御园内种植,遂令人将其种在南海子大红门内一片空地上,到了七月,葵花盛开,格外耀眼。此时万历皇帝到南苑狩猎,看见一片金黄,于是走到跟前,驻足观赏。只见其花硕大,甚是艳丽,虽然御花园里植有百花,但从没有如此巨大之花,皇帝越看越喜欢,便令海户(明清时南苑内从事蕃育鸟兽、栽培林木和种植蔬菜的户民)按时令种植,花开之时便到此观赏,后还将向日葵引种到西苑(今北海、中南海)。

清代有关向日葵的记述逐渐增多。谢方在《花木小志》中说:向日葵处处有之,既可观赏,又可食用。此花园林、寺观、郊野、陂塘在在有之。子亦可食……《京畿杂录》中记载:直隶及京畿植有向日葵,一名西番葵。高丈余,六月开花,每杆顶上只一花,其形如盘,随太阳回转,如日东升则花朝东,日中天则花直朝上,日西沉则花朝西。

清代多位文人赋诗对向日葵表达喜爱之情。沈青崖诗曰:满院秋风敛嫩黄,扣槃扪烛望恩光。踆乌万里谁知汝,犹是西倾倚夕阳。陈元炳诗曰:韶光归汉苑,葵色丽江浔。欲壮三春景,长倾一片心。日烘舒蕊赤,霞茜缀茎金。拨雾迎朝霭,披星送夕岑。脚根犹自卫,尘翳漫相侵。倘得依丹陛,输诚在寸忱。陈曾寿诗曰:清晨趋园直,草木呈芳妍。憔悴三冬枝,忽复青盖圆。娟然万绿底,见此黄金盘。亭亭一丈身,初日颜色鲜。

据《御园趣话》记载:清乾隆年间圆明园里也有向日葵了,是意大利传教士、宫廷画家郎世宁引种的。郎世宁参与了圆明园内长春园欧洲式样建筑物(现称西洋楼)的设计和施工。西洋楼建成后的第二年四月,郎世宁将自己从意大利带来的葵花籽种在方外观甬道两旁,到了七月葵花盛开,无比艳丽。与中国传统花卉相比,向日葵花朵硕大,花色金黄,纯朴自然,极具观赏性。乾隆帝从未见过这么大的花朵,观赏后甚是喜欢,并赐百官到御园中观赏。

据《花卉园艺》记载,清代中期向日葵已在华东及西北地区广泛种植,但不再只是观赏性的花卉,而已成为油料作物。此后传入华北地区,并以直隶(即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地区)作为传播中心。不过,至少到光绪年间,北京地区的向日葵还没有大面积种植,只是在农村的屋前屋后、地边地堰有零星种植。清末魏元旷《都门琐记》称:旗宅则依墙种葵花……望之甚绚丽。而《大中华京兆地理志》称:京兆地方居民,虽三间茅屋,半亩庭除,妇子孺子,亦喜种花家庭,最易繁殖,其花高大,其子众多,且可为儿童食物,宴客果品者,莫若葵花,秋日黄花,比于嘉谷,菊类不能及也。

因葵花多籽,在崇尚多子多福的年代,人们在庭院及房前屋后栽植几株向日葵,寓意多子多福、家中人丁兴旺。

(原标题:绚丽葵花向日倾)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户力平

流程编辑:u008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